提示:4月1日,省政府正式批复《黄骅港总体规划(2016-2035)》。新规划进一步提升了港口定位、优化功能布局,明确建设现代化综合服务港、国际贸易港和“一带一路”重要枢纽;建设智慧绿色港口;发挥疏港铁路优势,大力推进“公转铁”。2008年,《黄骅港总体规划》获得省政府批复后,黄骅综合大港正式开发建设。时隔11年,黄骅港的发展有了新的定位、新的前进方向。
省政府正式批复《黄骅港总体规划(2016-2035)》加快建设现代化综合服务港新规划明确,在巩固煤炭运输的基础上,黄骅港全面拓展铁矿石、油品、集装箱、粮食、滚装和散杂货等运输功能,加快建设一批大型专业化码头,打造冀中南、中西部地区的便捷出海口,支撑腹地石化、清洁能源、汽车、装备制造等产业发展,逐步发展成为全国沿海主要港口、现代化的综合服务港口。
加快建设国际贸易港。依托口岸优势,大力发展矿石、煤炭、粮食等大宗散货交易中心,加快综合保税区建设;推进大数据、云平台技术与港口生产、管理、服务的深度融合;积极申报水果、水产品、木材、平行进口车等口岸,推动冷链物流发展;积极拓展国际贸易、物流金融、航运服务功能,逐步发展成为国际贸易大港。
打造“一带一路”重要枢纽。向海拓展与向陆辐射并举,着力完善陆海双向物流通道,积极布局内陆港,推动黄新欧国际班列常态化运营,加密国际航线,将黄骅港腹地范围不断向中西部地区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延伸,努力建设“一带一路”的重要枢纽港。
建设雄安新区的重要出海口。全面对接雄安新区规划,调整加密综合交通网络,谋划建设雄安新区至黄骅港的公路、铁路出海新通道,实现黄骅港与雄安新区的便捷联系,打造雄安新区最便捷、最高效、最经济的出海口,全力服务“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合作平台。谋求与天津等周边港口的错位布局、协同发展、对接合作,主动承接天津港散杂货功能疏解,加强内贸直航线和外贸内支线的合作发展。加快建设临港物流产业园区、沧州海洋经济开发区等产业合作平台,积极承接京津产业转移。
发挥疏港铁路优势,大力推进“公转铁”新规划提出,将研究规划建设大型编组站,实现邯黄、朔黄、沧港铁路直接互联互通,发挥三条铁路进港的基础优势、发挥路网的整体效率。推进港区及物流园区铁路专用线建设,加强集疏港铁路与干线铁路和码头堆场的有效衔接,打通铁路进港最后一公里。提升朔黄、邯黄铁路综合利用效率,积极发展钟摆式“双重”运输,在巩固集港煤炭“公转铁”基础上,大力推进矿石、焦炭等大宗货物“公转铁”,积极发展集装箱海铁联运。
根据新规划,在煤炭港区,铁路集疏运主要依托朔黄铁路,港口站为海防路东侧的黄骅港站,1万吨级列车直接进港,2万吨级列车解编为2列进港。朔黄铁路沿河口路北侧进入煤炭港区后,形成环形铁路装卸区域。未来于四期装卸线外侧、顺时针环形布置新的车场及装卸线,以满足煤炭作业区i i i、i v未来建设需求。
在散货港区及综合港区,优化港前站布置,完善邯黄铁路港口端的交接、解编、集结功能,港口站作为铁路、港口车辆交接站,由港口站出线建设至各码头作业区的支线,进港支线采用港口自备机车牵引。远期随着三港池的开发建设,在三港池以北适时引入进港铁路,进入综合港区相关功能区,与邯黄铁路通道形成环型铁路通道。未来结合邯黄铁路运量增长情况,推进邯黄铁路复线建设,提高货运能力。
在河口港区,沧黄铁路沿河口港区疏港路西侧进入三千吨级码头后方。规划期内沧黄铁路以挖掘既有线路能力为主,未来结合小围区域开发进展、将沧黄铁路沿疏港公路南侧向海延伸。考虑到漳卫新河治导线和国华沧东电厂之间最窄处空间距离不足20米,项目建设阶段需进一步论证铁路进入小围区域的具体方案,并尽量减小铁路对堆场的切割影响。
坚持高质量发展,建设智慧绿色港口新规划明确建设智慧港口,包括监管智慧化,建设涵盖岸线、陆域、水域审批管理,以及建设项目信息查询、核对、申请、批准等功能的港口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与自然资源、环保、口岸等涉海部门管理系统的对接和信息共享;通关智慧化,加快构建以大数据为核心的高度信息化、智能化、集成化、互联网化、自助化平台建设,加快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构建“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的大通关模式;作业智能化,港口作业采用世界一流的全自动化技术设备,实现决策智能化、生产流程化、操作自动化、现场无人化,减少作业人员,提升作业效率;物流智能化,推动港口信息数据联网和标准化建设,积极推广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北斗定位、移动互联5g通信、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立区域性港口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实现港口与船公司、运输、场站、货代、船代等物流服务企业的无缝链接。
绿色港口规划,包括大气方面,提高清洁能源的使用比例,推进码头岸电设施建设,推广l n g、电力港作车辆使用。全面推广黄骅港煤炭港区绿色生态港口建设经验,不断增加湿地绿化面积,实现水绿交融无死角、绿化硬化全覆盖,打造花园式生态绿化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