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新媒体集团  主办
县区分站:
当前位置: 县区新闻

沧县农民徐泽臣建起家庭“车辆博物馆”-亚博安卓

来源: 沧州日报  作者:
2019-01-04 19:33:07
分享:

  提示:从一个个零部件拼凑起来的“大铁驴”(自行车)到引擎轰鸣风驰电掣的摩托车,从运粮轧场的拖拉机到动力澎湃的越野轿车,沧县捷地回族乡张举庄村村民徐泽臣,把改革开放40年来“升级换代”的一代代“座驾”悉心保存下来,建起一座家庭“车辆博物馆”。件件实物镌刻着时代前进的足迹,更昭示着新时代奋斗中的人们必将拥抱更加美好的未来。
“座驾”升级换代折射出农民生活40年来的大变化

  伴随车主一声“打招呼”的鸣笛,一辆黑色大众途观轿车缓缓开到记者面前停下,走下车的正是沧县捷地回族乡张举庄村村民徐泽臣,他驱车从市区赶回老家,与亲人团聚。“这台车是我2012年购置的,当时办结手续共花费了28万元,这已经是我的第六代‘座驾’了。”徐泽臣一关上车门,就迫不及待地领着记者前去参观他家的“车辆博物馆”,那里收藏着40年来他家使用过的各式交通工具。

  推开一扇不起眼的大门,院落两侧的平房早已无人居住,走进屋内,旧时光的气息迎面袭来,放眼望去,尽是琳琅满目的老物件。沿墙摆放的一辆自行车周身透出老旧暗红的色彩,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这辆车已经‘40岁’了,在那个年代俗称‘大铁驴’,主人是我的父亲徐纲钧。”徐泽臣告诉记者,“铁驴”的由来还要从上世纪70年代说起。当时,徐纲钧从天津买来无缝钢管,又陆续找来链条、车座、辐条等零部件,找人帮忙历时三年多才一点点组装完成。车子虽然简陋,对于彼时还是孩子的徐泽臣而言却是如获至宝,趁父亲不在偷偷骑出来遛几圈,无疑是一种莫大的享受。

  1981年,徐泽臣要结婚了。为此,父亲徐纲钧托自己在天津上班的表兄买下一辆“凤凰牌”自行车,然后坐火车赶到当地,又用一天时间把车子一路骑回了张举庄村。一到家,徐纲钧就把车子抬到炕上,用被单盖好,等到儿子结婚当天,才搬出来。看到车子的那一刻,激动之情在徐泽臣心中久久无法平静。

  时间的指针转到1992年,从事木匠行业的徐泽臣有了一定积蓄,为了扩大生意他买来一辆摩托车。“跨上摩托,一脚油门踩下去,尾气喷射而出,嗡嗡的轰鸣声就能点燃我一天的工作热情!”徐泽臣比划着骑上去的姿势,脸上闪现出青年人一般的朝气。他拍着面前的摩托车,犹如见到一位情谊深厚的老友,“铃木125,一万多元。我当年骑着它到沧州木材市场采购原料,又联系客户跑销路。不论天气多冷,那种骑行中风驰电掣的感觉就让我有了一种精神寄托,吃多少苦都不觉得累。”

  徐泽臣家里的条件日渐改善,操持农活所用的工具也随之“鸟枪换炮”。1995年,犁田的耕牛正式“下岗”,取而代之的是“邢台120”型拖拉机。徐泽臣爬上拖拉机的驾驶座感慨道:“耕地、拉粪、交公粮、轧麦子,拖拉机成了家里不知疲倦干工作的‘顶梁柱’。”拖拉机不远处一台灰白色的夏利车,因为岁月的流转已经蒙上一层灰尘。那是徐泽臣2000年花6万元购置的,坐在小车里跑生意,不仅冬暖夏凉,也是实力的象征,它默默陪伴着徐泽臣度过奔波耕耘的日日夜夜。

  每一代“座驾”都烙印着徐泽臣挥之不去的时代记忆,见证了改革开放40年来百姓生活日新月异的变迁。如今,徐泽臣操控着自己的“六代车”,坐拥一家园林景观设计公司,事业半径已从沧州扩展到北京、天津、保定等地。“有幸成为前进的时代大潮中的一员,我还会继续收藏一代代物件,告诉后人不要忘却这段鲜活的历史,与所有奋斗路上的人们共勉!”徐泽臣说。

  此刻在北京国家博物馆正在举行《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而在沧县一个偏僻的小村庄里,徐泽臣、赵淑芬夫妇也办起了农民自己的家庭车展。他们一家和中国大多数农民家庭一样,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却在平淡的生活中享受着40年来国家改革开放的红利;一个家庭也靠一双勤劳的双手,助力祖国实现伟大的复兴梦。

关键词:沧县,博物馆责任编辑:龚磊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