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转内销迎惊喜
5月20日,沧州的气温已有些炎热,河间市华日玻璃工艺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更是热浪袭人,但工人们依然愉快地忙碌着。
经过拉丝、吹制、切口、接手把、高温退火等一系列工序,一个个精美的玻璃杯等产品呈现在眼前。“公司3月复工,目前生产已全面恢复,而且产能明显高于往年同期水平。”公司总经理张洪建笑着说。
张洪建表示,公司是当地传统的外贸企业,已经有30年历史,超过80%产品出口。今年受疫情影响,外贸订单纷纷撤单或延期发货,颇为无奈的他只好转向内贸,没想到却收获了惊喜。
“我们抱着试试的想法,开始转向内贸,出乎预料,很快就有众多客户上门,每单能有30—40万件,目前70%—80%产品投向国内市场,而且增长趋势依然强劲。”说起企业的变化,张洪建一脸兴奋。
“目前,公司满负荷生产,只要不刮风(风中的沙粒渗入降低产品品质),就不会停工。”
同样的场景在河间市永华汇玻璃制品有限公司、东光县辰和玻璃制品有限公司等众多企业内纷纷上演,大家像比赛似地开足马力生产。
永华汇总经理魏庆永表示,沧州众多玻璃制品企业发力国内市场,除了近年来随着国内消费升级造成市场不断扩大外,地方领导直播带货体现了政府引导示范作用,也让大家发现内贸中的无限商机。
“之前大家做外贸,忽视了国内市场的需求,现在我们回过头做内贸正好弥补国内市场空白。”张洪建说,“上世纪80年代,我当时拿着给日本客户生产的玻璃茶杯参加广交会,在向国内客户推销时,没有一位客户认可,因为当时大家要么用搪瓷缸,要么使瓷杯,没人用玻璃杯。现在大家喝茶,已经普遍用上了玻璃杯了。”
更换赛道突出重围
受疫情影响,各家公司的实体店、国外市场订单下滑明显。国外市场受挫,倒逼众多沧州玻璃企业更换赛道,谋划“出口转内销”,开拓新市场。
注册品牌、提交材料申请入驻京喜电商平台……一个多月来,河间佳瑞玻璃制品厂正忙着拓展线上销售。
“之前我们的业务主要集中于欧美市场,国内业务基本没做。”佳瑞副总经理冯玉岐说。随着国外疫情形势的陡转直下,公司接连遭遇撤单,去年11月份,以拼购业务为核心的京喜电商平台在沧州举办了推介会,进驻京喜被冯玉岐视为打开国内市场的一个突破口。
“现在发现,要有抵御风险的‘免疫力’,国际、国内、线上、线下,这四条腿哪条都不能少。”冯玉岐说。
永华汇相比佳瑞更加注重国内传统市场,但因受疫情影响,前期订单大幅减少,让魏庆永很是无奈。为了尽快打开新市场,永华汇主动调整战略,对接国内各大电商平台,实现线上内外贸双出击。目前,70%产能通过电商销售,同时他们还注册了自己的电商品牌。
“我们恢复生产后,一联系各家电商,他们纷纷抛来订单,催着让我们尽快发货。”魏庆永笑着说,“受疫情影响,下游电商没有了库存,急需补货。”
为了进一步保证自身线上渠道畅通,永华汇还加大了产品工业设计的力度。前不久,他们与广州一家设计企业合作,共同打造新品牌“玉见”。“‘玉见’是我们打造的一款中高端品牌,它通过工匠手工定制生产,一天也生产不了几件,但个性化突出,因此深受消费者欢迎。”魏庆永将一只翡翠般茶杯举到眼前。
订单迎门是件好事,可不久也让魏庆永有了甜蜜的烦恼——产能不足。“没办法,我们在政府的协调下,通过向周边企业借调员工扩大产能。”
借船出海抗风浪
进入5月,随着欧洲等地疫情控制趋于稳定,永华汇等企业在加大自身外贸市场拓展力度的同时,纷纷选择与第三方合作借船出海。
“我们目前正和京东合作,入驻深圳的京东海外仓。最近,京东开始大力推进跨境电商业务,在深圳设立海外仓,主要对接东盟市场。我们入驻京东海外仓,就是为了借助京东这家电商业内的龙头企业实现借船出海。”魏庆永说。
“通过和线上平台合作,我们发现目前跨境电商虽然出货量较少,但价格稳定,回款也快,是一个很有潜力的渠道。今年公司申请了自营进出口权,但由于我们缺少外贸经验尤其是跨境电商的运营经验,因此选择与京东合作,这样能少走弯路。同时,在合作中,积累经验,为我们自己的外贸运营做准备。”
与此同时,作为沧州玻璃制品龙头企业之一,河北明尚德玻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在与天猫合作,准备借船出海。
“一个月来,我们一直忙着与天猫超市对接,天猫超市将会把我们设为玻璃家居产品的产地仓,今后天猫超市上的所有玻璃产品,都将由我们公司负责招商。”公司董事长高明亮正忙着牵头准备资料。
“产地仓合作,对天猫超市来说,不占用他们的资源,而且能让产品更专业。对我们来说,好处更是不言而喻。”高明亮介绍,产地仓负责供应天猫超市所有的玻璃产品,但并不仅仅包含明尚德产品,产品招商将面向全国各品类玻璃家居产品。“往大了说,我们是在打造一个全国性的玻璃家居产品平台,对于河间工艺玻璃产业来说,也是一个全新的线上整合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