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黄骅市友和种植专业合作社旱碱麦标准化种植示范区迎来近百人的观摩团。当天,专家测产结果显示:旱碱麦平均亩产达370公斤,比去年增产近一成。
近年来,黄骅市以沧州市农林科学院旱作节水创新团队为依托,把推广旱碱麦作为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形成了“特色优势资源 产区 规模”的综合优势,旱碱麦成为黄骅农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目前,黄骅市拥有优质旱碱麦标准化种植面积20余万亩。
黄骅市友和种植专业合作社作为当地集体经济发展的一面旗帜,承担了2020年河北省旱碱麦农业标准化种植示范区建设任务,种植了3000亩旱碱麦。从去年开始,合作社在沧州市农林科学院、黄骅市农业农村局专家指导下,多次开展旱碱麦种植标准化技术的培训工作。合作社严格按照旱碱麦种植管理各环节标准化技术规程实施,围绕旱碱麦种植中的地、种、肥、播、管、药、机、运、储、销十大要素,建立了旱碱麦种植土地整治、新品种选择、生物有机肥应用、播种管理、生物农药应用、机械化收获、运输销售等生产技术全过程标准化体系,实施了28项国家和行业技术标准。
“种植初期,市农科院的专家根据旱碱麦的春季生产管理,提出了合理施肥、趁墒施肥、返青前镇压等标准化管理措施。”合作社负责人张志清告诉记者,正是靠着科技的力量,3000亩旱碱麦长势良好。
“不仅是产量的提升,我们还通过追施水溶肥等方式,实现节水节肥目标,促进当地农业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沧州市农林科学院院长、研究员闫旭东介绍说,随着示范区的发展壮大,将带动黄骅市旱碱麦生产向集约型、效益型、规范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形成黄骅旱碱麦品牌效应,并培养一支稳定的旱碱麦标准化生产管理技术队伍,促进当地农业高质量发展。(来源:沧州日报 记者 孙健 通讯员 徐玉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