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新闻热线:0317-2190053 15127737779
我要发帖 | 我要投稿 | 邮箱登录    投稿邮箱:ccwczgzz@126.com
城市导航: 河间 肃宁 海兴 运河区

大棚为屋蔬菜为伴 青县刘玉新带乡邻种大棚致富-亚博安卓

http://www.hebei.com.cn 2013-12-11 20:26
【字号: | | 】 【背景色

  中等身材,黝黑的脸庞,面前的刘玉新,流露出朴实憨厚。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在大棚中指导农户打理黄瓜枝杈。

  作为青县曹寺乡张广王村田丰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社长,刘玉新将自己的技术由“社内”播洒到乡间,25年来,他以大棚为屋,与蔬菜为伴,由不知到深知,摸索出蔬菜种植的新门路。

  长黄瓜种短

  跟随市场大胆尝试

  1987年,初中毕业的刘玉新,决定外出打工挣钱养家。来到天津河西区黑牛城,他发现工地周围满是蔬菜大棚。当时,刘玉新认为,能够骑上摩托车已经是一个很奢侈的梦想。但当地大棚种植户们来来往往的小汽车着实让他很吃惊。

  “没事的时候,俺就往大棚那边跑。听农户们一盘算,一个春季种上一亩地的大棚,就能有一两千块钱的收入。俺常年在外奔波,一天也就四块多钱的工资,这一比较,差忒多了。”回想当时,刘玉新感受颇深。

  “既然别人靠大棚能过上好日子,自己同样可以做到。”心存不甘,刘玉新做了大胆决定。

  第二年,刘玉新返乡,拿出全部积蓄,再加上借款,在自己的七分地和哥哥的一亩地上建起了大棚。

  开始种大棚蔬菜,刘玉新是个门外汉,但他从没有放弃,从黄瓜的选种到成熟上市,他每天守在棚中,观察黄瓜的生长。

  “黄瓜是俺们这儿的‘当家菜’,在北京、天津等地都有名。起初俺们这儿的黄瓜密刺、无光泽、白里儿,在批发市场上优势不大。后来,俺们去天津蔬菜研究所取经,引进了‘津优’品种,这个品种的瓜条光泽度高、绿里儿、脆甜,而且抗病、重茬能力强,最长的瓜条能长45至50公分。后来市场上25至35公分的瓜条受青睐,俺们把黄瓜适当种短,通过这些年摸索,就连普通的家庭妇女个个都对黄瓜种植技术门清。”

  “苦瓜”变甜瓜

  探索路上多坎坷

  随着技术的成熟,刘玉新并没有满足,反而他在蔬菜种植上更加用心。尤其是对黄瓜的种植研究,在土温室育苗、细土掺粪以及温、湿度的控制上,他颇为精通,与种植蔬菜多年的老农户相比,年轻的他都略胜一筹。

  2006年,县农业局带领蔬菜种植户到唐山参观甜瓜种植。棚内的红成系列甜瓜每年亩收入高达3万元钱,这对于刘玉新来说,又是一个新发现。

  经过几次外出考察,刘玉新选择了含糖量中等、产量高的白皮甜瓜。回忆起这段经历,刘玉新记忆犹新:“第一次种甜瓜,完全靠自己摸索,每天都眼巴巴盯着这些‘宝贝’,谁知最后一尝,却都是‘苦瓜’。当时心里真是苦不堪言。”

  甜瓜结出苦果,活生生给刘玉新上了一课。“一般瓜秧开花第一个花不能留,否则后面果儿长不大。当时太注重坐果率了,没有把控好温湿度,使用的药物浓度偏高,对瓜秧开花结果产生了影响。”刘玉新总结出了结苦果的缘由。如今,在县农业局的指导下,合作社先后引进了羊角脆甜瓜、八棱脆菜瓜等4个品种。“如今俺们种大棚,当年建成当年受益。腊月播种,次年4月采摘,采摘期持续3个多月,若8月下种,则就赶上过年。羊角脆甜瓜价高,能卖到十几块钱一公斤,八棱脆菜瓜也不赖。一亩地收入万来块钱很常见。”刘玉新骄傲地告诉记者。

  言传与身教

  播洒技术富乡邻

  2008年,刘玉新带头成立了田丰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在他的带领下,千人左右的张广王村,百分之八十的村民搞起了大棚种植。

  搞棚室种植不是一劳永逸,也面临着技术的不断更新。

  刘玉新是个爱动脑筋的人,他根据市场优胜劣汰的规律,不断地走出去学习新技术,引进新品种。长春蜜刺、津研4、津研5、秋棚1、津达2号……说起自己种过的黄瓜品种,刘玉新如数家珍。

  为了让自己多年来总结出的土法子服务乡邻,刘玉新联合村里几名种植能手成立农技服务队,进棚入室为大家答疑解惑。

  近期,菜农们普遍反映,结果期的瓜秧突然出现死秧,一棵死秧随之会蔓延到周边。如果浇水,严重的会导致绝产。

  刘玉新请来了各地的专家,最终确定死秧原因是土壤中镰刀菌所致。由于是新型病菌,目前还没有特效药。结合多年经验反复分析,刘玉新认为:“镰刀菌是土壤里滋生积累的菌,只有治好了土壤,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好比两个人打架,一比一是平手,二比一便能决出胜负。干脆多给土壤补充多种益生菌,克制镰刀菌的蔓延,以菌治菌的想法在他脑中产生了。”

  刘玉新向专家阐明了自己的想法,并得到了专家的认可,通过论证,即将在大棚中试验实施。 “学无止境”,刘玉新一直信奉这个理儿。他觉得能为家乡百姓搞技术服务,是他这辈子最幸福的事。

关键词:青县,刘玉新,合作社,农业技术

分享到:
稿源: 长城网
责任编辑:董传辉

相关新闻

| | | |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