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静中的性情抒写——徐晓明书法印象-亚博安卓
【字号: | | 】 | 【背景色 | 】 |
沉静中的性情抒写——徐晓明书法印象 墨雨轩主 因近两年参加家乡南皮的书画活动较多,我逐渐熟识了徐晓明。初识时,几位朋友向我介绍晓明:“这是咱县最年轻的中国书协会员,作品连续十几次在国展、省展中获奖、入展。”他们的语气中透着自豪。与晓明接触多了,我发现他并不善言谈。每次参加活动,他总是静静地呆在角落聆听,或者安静地独自欣赏展览作品。他的性格淳厚、朴实、热情。 晓明出身教育世家,其父以篆刻为职业。自幼熏染,他爱上书法是很自然的事情。他从《麻姑仙坛记》《多宝塔碑》《自书告身帖》入手,而后又于《争座位帖》《祭侄文稿》浸淫经年。沿颜氏一脉迤逦前行,晓明不断深入挖掘和探索,后参以两宋及明清诸家笔意,不断丰富自己的笔墨意境和内涵。路子正、用功勤,为其书法的不断进步和今天取得的成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晓明的行草书深得颜书三昧。其书法线条迟涩厚重,不躁不浮,既得颜鲁公之沉雄劲健、磅礴之气,可谓沉着痛快、洒脱自然,糅入了两宋及晚明后书家的任情和恣肆。无论是粗笔还是细线,都能挺括自然、入木三分。其用笔多中锋,偶有侧锋带过,却丝毫无轻飘的感觉。 当代行草书创作,以学“二王”偏于秀妍一路居多。各种展览和画廊悬挂的也多是“二王”小行草一类的作品。这些作品或取于《书谱》,或取于《十七帖》《阁帖》。而晓明根据自己的审美取向,很坚决地选择了颜书为个人的书学路线,可谓笃学且有主见。也正因此,他在众多帖学高手中能够另辟蹊径,显露出与众不同的书写个性。 晓明的书法以质拙取胜。从线条到字法再到章法,都充满了古意盎然的质感。在笔墨运行中,一种朴拙气息慢慢浸润开来。他的作品,质而不僵,线条变化中又透着些许灵动;拙而不笨,寓巧于拙。特别是其中的一些牵丝、映带,多为实连实接,用笔沉着而又迅捷,没有行草书牵丝容易出现轻滑和单薄的通病。所以,晓明的笔墨耐看、耐读,禁得住推敲和细品。 晓明的书法在章法上多采取“满构图”的处理方法,看上去密密麻麻一片,不留天地,左右留边也多逼仄,很少如当代书家创作中大段留白或在章法布局上以多种印章巧妙布置。但是他通过墨色枯润、深浅的变化,通过线条粗细的变化,在点线、块面的转换、调和中巧妙处理,做到了满而不拥塞、满而不凌乱。这反而更增强了视觉冲击,使有限的纸面呈现出无穷的审美张力,给人以酣畅淋漓的视觉享受。 在近几年的创作中,晓明又有意识地涉猎和借鉴“二王”笔意,不断丰富自己的笔墨表现,激活自己笔墨中潇洒飘逸的艺术元素。阅读他近期的作品,我们能够感觉到他正努力追求一种质妍相生的审美心象。关于质与妍,南朝书家虞龢最早提出“古质而今妍”的概念,至唐代孙过庭在《书谱》中又展开论述。质与妍是两种相辅相成的审美因子。做到质妍相生,是唐以后书家都在努力实现的书法美学诉求。我们相信,晓明以颜鲁公为主基调,旁及“二王”和宋以后诸家,在不断探索中一定会寻找到自己最佳的笔墨意象,不断攀登书法艺术的新高峰。(徐晓明,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
关键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