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新媒体集团  主办
县区分站:
当前位置: 教育新闻

花上万元填报高考志愿,刚需还是噱头?-亚博安卓

来源: 长城网  作者:芦静
2021-06-15 10:35:14
分享:

  长城新媒体评论员 芦静

  “考得好更要报得好”“名师指导弥补分数不足”……高考结束,当成绩尘埃落定后,考生们也将迎来另一场“竞赛”——志愿填报。据媒体报道,随着多地高考改革落地,志愿填报变得更加复杂,相关服务市场也因此更趋火爆,市面上出现众多以“专业生涯规划”“人工智能大数据服务”“一对一辅导”为噱头的高考志愿填报服务,价格数千到数万元不等,最高者甚至可达10万元。

  资料图。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俗话说“七分考,三分报”。面对孩子的“人生大事”,如何填好高考志愿,成了较多高三家长的头等大事。据教育部统计数据,2021年全国共有1078万人报名参加高考,比去年增加7万,再创历史新高。考生人数的攀升,意味着未来竞争压力的增加,这无形中也让考生与家长对志愿填报产生了焦虑。

  乍看起来,“填报服务”极具诱惑力。有家长说:“反正几百元也不贵,买了就等于多一个信息渠道,孩子能选个好学校好专业最重要。”也有家长表示:“孩子班里的好多同学都买了,买了心里能踏实点。”但是,这个服务真的值得掏腰包吗?

  按道理说,物有所值、等价交换、公平交易是最基本的市场交易原则。然而,这种花钱填报志愿的服务,有时候真不见得有多靠谱,“含金量”存疑。梳理发现,一些高考志愿填报服务机构从业人员水平和指导质量参差不齐,有的“规划专家”仅仅培训三四天就上岗了,“熟知招录规则”“了解院校和专业”的“专家”可能是利用课余时间短期兼职的大学生;一对一的咨询也不过是为了增加服务含量,说白了就是增加内容、时长,便于收费,“没啥专业性可言。”更让人震惊的是,据某平台显示,截至2020年7月初,全国共有954家从事高考志愿填报的相关企业,其中42%的企业成立时间不足1年。

  或许是验证了那句话——“孩子的钱最好赚”。看到这些“内幕”,相信不少家长心里是“拔凉拔凉”的,被一些所谓的“专家”收割智商税,甚至影响孩子的前途,可笑又可气。冷静后反思,这些“挂羊头卖狗肉”的行为之所以得人心,除了营销套路太深,亟待监管进一步规范,就是被焦虑与不安情绪所裹挟的家长和考生缺乏相应的信息,处于信息不对称的状态。

  从某种意义上讲,有需求就会有市场。要熄灭高考志愿填报辅导市场的“虚火”,就需要相关部门主动作为,明确收费标准和监管体系,对那些夸大宣传、乱收费的机构予以坚决打击,并加强志愿填报规划从业人员的专业资格审查,用“加码”的监管保障广大考生的利益。

  对于考生和家长而言,与其将命运交予他人选择,不如“押宝”自己,化繁为简。这不仅需要大家明辨非正规信息发布平台上的虚假信息,综合考虑考生的兴趣、性格、能力,理性分析,寻求学科与自我条件的最优化匹配,还需要招生部门和学校“扶上马送一程”,加强实时动态信息整合和供给的同时,进一步通过现场咨询会、实地宣讲和政策解读等方式优化信息发布,实现高考分数的价值最大化。

关键词:高考志愿责任编辑:董肖飞

推荐阅读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