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渤海新区黄骅市旧城镇仙庄片区7600亩旱碱地麦田里,满眼青绿。聂晶又一次来到麦田,和农技专家们一起查看土壤墒情和小麦苗情,指导农户进行“一喷三防”工作,确保小麦稳定生长。“旱碱麦正处于灌浆期,这也是高产的关键期,必须管理好,才能保证丰产丰收。”聂晶说着望向麦田,眼神里充满希望。
作为渤海新区黄骅市农业农村发展局局长,聂晶的身影经常出现在田间地头、项目现场、工厂车间,她向农技专家请教种地技术;与农产品加工企业探讨如何做大做强产业链……与“三农”打了近20年交道,她对这项工作有着特殊的感情和深刻的理解:“‘三农’工作关系国计民生,必须带着使命、带着责任、带着感情抓牢抓好。”
如今,这份使命感愈加强烈。去年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北、来到沧州,对盐碱地综合利用工作作出重要指示。牢记“做好盐碱地特色农业这篇大文章”的嘱托,聂晶带领渤海新区黄骅市农业农村发展局一班人攻坚克难,不断突破:黄骅旱碱麦种植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已上报国家有关部门;黄骅旱碱麦区域公用品牌在北京正式发布,20余家旱碱麦龙头企业与北京新发地100多家优质经销商对接洽谈,累计签约额达1亿元;“黄骅旱碱麦”成功入选河北省第七批农业区域公用品牌;“黄骅旱碱麦”被农业农村部评为数字赋能2023年全国“土特产”……
渤海新区黄骅市农业农村发展局还负责水务工作。去年7月底,受台风“杜苏芮”影响,子牙新河黄骅段面临洪涝“袭击”。她带领4名班子成员和22名水利技术骨干,9天9夜坚守在防洪一线,排查隐患、制定应急预案……保障了4万亩庄稼免受灾害。
各村镇的情况,聂晶都装在心里,因地制宜为各村谋发展。
以慈庄民建种植专业合作社为抓手,她帮慈庄村建立了旱碱麦百亩示范方,补贴百亩旱碱麦良种1500公斤,有机肥7200公斤,当年慈庄旱碱麦平均亩产250多公斤,较上年亩均增产50公斤;帮着大赵村规划修葺“大赵村惨案”遗址前38亩荷花池,启用村北闲置坑塘,收回30亩废弃枣林,谋划“红色文化 乡村旅游 特色种植”的发展模式;为赵家堡村争取上级资金800万元,以赵家堡天妃娘娘庙、古贝壳堤等文化资源为基础,推进休闲旅游体验区项目,完善民俗文化展馆、休闲渔业广场、垂钓园栈道及瞭望台建设,成为拉动村庄旅游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聂晶的带领下,渤海新区黄骅市农业农村发展局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去年,建成省级和美乡村28个,省级和美乡村示范村5个,在全省农村人居环境及沿海环境整治现场会作典型发言。渤海新区黄骅市被评为2023年全省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黄骅冬枣成功入选十佳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黄骅水产”区域公用品牌正式发布,成功创建2023年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国家渔港经济区。
面对沧州市十佳公务员的荣誉,聂晶笑着说:“成绩属于过去,以后还得加把劲,带领更多群众在乡村振兴路上收获满满的幸福。”她细数今年工作安排:力夺83万亩旱碱麦丰收,努力让产量突破33万吨;持续发展壮大现代渔业、苜蓿、冬枣等特色产业,做强“黄骅旱碱麦”“黄骅水产”等区域公用品牌;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每一项都要实实在在干,努力干一件成一件。(记者 康学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