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新闻热线:0317-2190053 15127737779
我要发帖 | 我要投稿 | 邮箱登录    投稿邮箱:ccwczgzz@126.com
城市导航: 河间 肃宁 海兴 运河区

河间府衙里的官箴—戒石坊 千年历史-亚博安卓

http://www.hebei.com.cn 2014-01-14 20:24
【字号: | | 】 【背景色

  走进河间府署,在通往大堂的路中,矗立着一座牌坊,在青砖灰瓦的建筑群中超凡脱俗,为这里增添了一种厚重、深沉的风骨。它面南刻“公生明”三个大字,面北刻“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铭文十六字。这就是官箴建筑戒石铭,习称“戒石坊”。

  公堂前立戒石,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为北宋太宗皇帝赵光义所首倡,在衙门大堂前立戒石坊有着悠远的历史和深刻的寓意。

  “公生明”三个字的意思是:只有公正方能明察事情的真相。它出自《荀子不苟篇》:“公生明,偏生暗”。“公生明”这三个字作为官场箴言,最早出自明代著名理学家曹端之口。曹端是河南渑池人,中举后在蒲州做学政。他不仅学术造诣高深,而且品行卓异,学生多达数百人、遍布天下。永乐十二年(公元1414年),他的高徒郭晟乡试中举,要到西安府任同知,上任前,他专程去拜别恩师,并讨教为官之道,曹端就说出了这则不朽的官箴并流传至今。它的原文是“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这段文字,字字警策,句句药石,成为历史上许多清官的座右铭。

  戒石铭的内容“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是皇帝下令颁制的,并且是全国统一的拓本,由北宋著名书法家黄庭坚所书写。这就是过去的官箴戒约,这四句话,是从五代后蜀主孟昶所撰的《颁令箴》中精简而来的。

  孟昶是后蜀的第二个皇帝,他为了整顿吏治,先后处死了李仁罕、张业等不法官吏,并颁布了亲自撰写的24句《颁令箴》,其内容是告诫官员要善待百姓,报效国家。宋灭后蜀以后,宋太宗吸取后蜀政治腐朽、不战而败的历史教训,将《颁令箴》删繁就简缩写为4句16字,并颁布天下。宋高宗赵构下令将黄庭坚书写的这一戒约颁布于各府、州、县,并刻在石碑上、立于大堂前。明太祖朱元璋改为牌坊,才称为“戒石坊”,沿用至清。官员身坐大堂抬头可见,警戒其要秉公办案,若徇私枉法,天理不容。

  过去地方官上任时,都要在戒石坊下举行祭拜仪式,并带领属下宣读戒石铭的内容。戒石坊被历代皇帝所倡导,是官僚政治在官衙建筑中的体现,已融入衙门的建筑文化之中,成为衙门建筑的诸多模式之一。

  戒石铭的设立,对为数不多的奉职守法的官吏,也确实起过积极作用。他们洁身自好,不玷污官箴,时时以戒石铭来约束自己,做到警钟长鸣,激励自己做一个清正廉洁,公正执法,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父母官”。

  但是,不能不看到,对于部分地方官来说,虽也立了戒石,只是一种欺世盗名的标榜而已,做的是表面文章,行的是贪赃枉法。就拿首创官箴的孟昶帝来说,亲政后,他着力整顿吏治,煞费苦心对下属谆谆告诫,也确实为国为民办了些好事,使国库充盈,人民安居乐业。但帝位巩固下来不久,他骄奢淫逸的本性便膨胀起来;宋太宗为刷新吏治,亲颁戒石铭于府、州、县,苦苦告诫地方官,以戒石铭约束自己,而他自己却贪酷如故。当时就有人在其戒石铭下又附上四句话:“尔俸尔禄,难厌难足,民膏民脂,转吃转肥,下民易虐,才捉便看,上天难欺,且待临时”。这就是古人对戒石铭的绝妙讽刺。

  千古风流,多少悠悠往事沉淀在历史的长河里。帝王的丰碑也奈何不得时间的冲刷,同样被淹没在荒草丛中。真正能流芳百世的,只能是那些为人民做些实事的人。戒石铭作为一种廉洁手段,已随着封建制度的消亡而离我们远去,它所敲响的警示官员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钟声依然在我们耳边激荡。戒石坊将继续以它独特的形式和发人深省的箴言继续启迪着一代代人。

关键词:河间,府衙,建筑,文化

分享到:
稿源: 沧州日报
责任编辑:董传辉
| | | |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