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被浓浓的年味儿包裹着,如约走进了中小学生的生活。
如何让孩子们度过一个充实、有趣的假期生活?沪上各中小学设计了别具一格的“寒假生活指南”。告别厚厚的练习册和打卡上班式的补课班,打破学科和校门的界限,各种好玩有趣的创新作业随之出现:品尝家人团聚的喜悦,体会父母劳作的辛苦,感悟春节的风俗仪式……一项项生活化的寒假作业,让孩子们告别学习的焦虑,领悟生活的美好。
春节假期,让孩子解锁家务劳动新技能
每年寒暑假,总会有学生奔波于各类补习班。然而,真实的生活不是只有学习和工作,让孩子们在繁琐的日常中体会生活的真实,成为不少学校寒假作业的灵感来源。
嘉定区启良中学为学生开出了“‘红红火火中国年’实践体验作业单”,要求每位学生在春节前协助父母做一次家庭大扫除,或为家人洗一次衣服。校长陆正芳说,如今的孩子在家庭中被保护得太好,缺少劳动技能,就连教室的日常清洁,也要老师手把手教。春节除尘既能让孩子参与劳动锻炼,也能让学生了解传统习俗和文化,正所谓“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辞旧迎新的美好心愿。
长宁区实验小学要求学生们在寒假至少“解锁”一项家务劳动新技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帮着做——每天主动承担至少一项家务劳动,为长辈做一件实事。
校德育教导主任林炜表示,学校从两年前开始推进家校共育,劳动教育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劳动的内容很宽泛,做家务、帮父母采购年货等,都能让小学生在劳动中习得知识和技能。“劳动也是生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孩子只有在劳动中才能感受到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更加珍惜眼前、珍惜生命。”
寒假是重新激活家庭活力的好时机
寒假到了,生活节奏相对放慢了,正是孩子和家长共同感受生活和家庭温暖的时刻。
普陀区江宁学校让家长和孩子共同的一项名为“发现闪光的你”的寒假作业:21天假期,记录一下爸爸妈妈夸了你几次,你又赞美了爸爸妈妈几次,并写下心理观察笔记。
“周六主动给长辈邻居开门、问好;周日去看望爷爷奶奶,帮奶奶一起挑拣蔬菜;周一妈妈感冒咳嗽,我不时给她倒水喝……”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儿,是江宁学校二(6)班学生李杺岭和母亲何红一起记录下的寒假生活点滴,“这个假期,孩子变得更有礼貌,懂得分享和关心他人。”细心的何红观察到了儿子的变化。
学校心理室负责老师杭艺说,家庭对于孩子的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日常辅导学习的过程中,家长和学生都因为“分数”徒增了几分焦虑。相比之下,寒假是重新激活家庭活力、重温家庭温暖的好时机。她说,一个健康的家庭需要给孩子提供保护、教导、安慰和鼓励,并提出要求和限制,希望家长和孩子都能学会换位思考。
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为学生和老师布置了同样的寒假作业:让孩子们跟随爸妈回到他们的母校去看一看,了解家长们学习的故事和场景;而让老师回母校的用意在于,把更多大学里的优质资源引入学校和课堂。
趁着寒假,该校五(7)班的胡振皓跟着妈妈干赡静参观了上海外国语大学,还拜访了妈妈的大学老师、阿拉伯语专业教授蔡伟良。干赡静邀请蔡伟良开学后到儿子的小学去给孩子们做一场阿拉伯语讲座。
听说这一消息,卢湾一中心小学校长吴蓉瑾兴奋不已:“通过家长和教师资源向大学借力,小学课堂会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在社会生活中领悟习得的美好
寒假不仅是孩子稍事休整的欢乐时段,更是小伙伴间相互陪伴、一起探寻美好的奇趣时光。
普陀区华东师范大学第四附属小学为孩子布置的作业是,抽出两三个小时,与爸妈或三两好友相邀,与沪上风尚读书地有约,与好书美文作伴,开启一段寒假“微游书店·荐书·赠言”书香风尚之旅。
校长张莹晶介绍说,孩子会搜索沪上个性化书店,在阅读中寻找一本好书推荐给同学,并把带有学校校标的明信片送给店员。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几个人一起手绘书店地图,制作书店app等。
在嘉定区练川实验学校校长华敏眼中,寒假是引导孩子发现“不一样学习方式”的好时机。她说,学校的教育变革体现在课程变革、教学方法变革,也体现在学习环节的设计变革上。学校应关注每个孩子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设计主题式学科寒假作业来丰富学生寒假生活。
为此,练川实验学校各工作坊以“多元创生、学科融合”为理念,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为目标,设计了“春节骚客”“春节理财师”“找寻春节的符号”等多种假日活动。比如“春节理财师”活动,要求孩子对家里的春节日常开支收入进行统计,制作报表、形成曲线图,并对数据做出分析,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知识。
静安区家庭教育中心主任陈小文说,要让孩子度过一个回忆满满的寒假,就要让他们真正接触社会,改变“书桌-饭桌-床”这种机械呆板的学习节奏,将寒假作业变为寒假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