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新媒体集团  主办
县区分站:
当前位置: 教育新闻

教育思考:教室里究竟有没有所谓的“c位”-亚博安卓

来源: 中国青年报  作者:胡欣红
2019-02-12 10:05:28
分享:

  猪年央视春晚小品《抢c位》引发了很多人的强烈共鸣。

  小品由几位家长使出浑身解数为孩子占“c位”展开:卖掉大别墅换了一个50平方米的学区房、老公辞职在家辅导孩子功课;为了让孩子上好学校打三份工,却几个月见不到孩子一面,连孩子已经三年级了都不知道,以至于开家长会走错教室。而教室则被分为“学霸区”“休闲娱乐区”“养老区”。

  《抢c位》通过艺术的合理夸张,将家长为了让孩子享受优质教育资源而拼命的状态展现得淋漓尽致。熟悉的情节让不少为人父母者产生了强烈的代入感。笑声过后,引发了更多关于教育的感触与思考。

  教室里究竟有没有所谓的“c位”?

  从学生本身的感觉角度评判,确实存在听课效果相对较好的座位。斯坦福大学曾进行过一场著名的“座位”研究。参与研究的510名学生,被要求从同一间教室的110个座位中,选择最心仪的位置。选择前,学生们被告知座位之间没有任何差异,都可以清晰地看到黑板、清楚地听到讲课内容。结果,大部分学生都选择了中间靠前的位置,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黄金座位”。在这个区域,既能避免离老师太近经常吃粉笔灰甚至带来不必要的心理压力,又能确保看和听的效果,无疑成了学霸们的首选。

  座位虽然有一定的作用,但其影响不宜夸大。学习本身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成绩的好坏与位置并无必然联系。从根本上讲,好成绩来源于良好的习惯、科学的学习方法与自身不懈的努力,这些基本上与座位无关。只要学得专注并得法,坐在哪里都可以成为学霸。学霸们喜欢选择中间靠前区域,确实是不争的事实,但并不是位置成就了学霸,而是学霸成就了所谓“学霸区”。

  道理大家都懂,但很多家长依然热衷于“抢c位”。每逢开学,常有家长悄悄找到教师,以孩子的注意力、视力等问题,或直接或委婉地要求安排中间座位。通常情况下,教师排座位大多在身高原则基础上,根据视力、听力、性别、个性等综合权衡。一旦掺杂家长们的请求,就变得复杂起来,令教师颇为头疼,纷纷感叹排座位是个“技术活”。不少家长抱着“点滴必争”的心态,不时闹出诸如“抢c位”之类的风波。

  站在教育的角度看,座位确实不只是个物理意义上的座椅,一句“教室里的任何一个位置都能成就学霸”,并不能缓解家长的焦虑。换言之,老师在座位问题上应该主动求变,一方面积极探索圆桌式、会议式、小组合作式、组合式等新的编排方式;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要勤于走动,打消学生和家长挑选座位的念头。

  身为家长,更要提防自己的教育焦虑对孩子产生严重负作用。座位原本是一桩无关大局的小事,居然成为一个困扰众多家长的“大问题”,其焦虑心态可想而知。家长焦虑到如此畸形的地步,又怎能不影响到孩子?重视孩子学习的正确方式是多陪陪孩子,更多地关注学习计划、学习态度、学习方法这些能使其成绩提高的有效办法,而非纠结在座位上。

  随着教育条件的改善,很多学校开始推行小班化教学。从某种意义上讲,小班化教室里的每个座位都是适合孩子的位置。教室里并不存在所谓的“黄金座位”,但家长们心中的教育焦虑却是一个真实的问题。

关键词:教育,教室责任编辑:龚磊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