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新媒体集团  主办
县区分站:
当前位置: 狮城新闻

盐碱地变身希望的田野-亚博安卓

来源: 河北日报  作者:王雅楠 袁铮
2024-05-10 14:38:31
分享:

  5月6日,沧州渤海新区黄骅市旧城镇仙庄片区的麦田绿意盎然。

  一大早,后仙庄村党支部副书记刘玉锁就来到田间“瞧”麦子,他俯身拿起一株旱碱麦说:“现在小麦处于扬花期,是决定小麦粒数的关键时期,你看这一串串小麦穗,长势良好,盼着今年有个好收成。”

  刘玉锁是个种了30多年地的老庄稼把式。他说,以前,种地纯靠天吃饭;如今,受益于好技术、好麦种,全村的旱碱麦去年实现了大丰收,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

  “2023年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沧州市,考察了黄骅市旧城镇仙庄片区旱碱地麦田,了解盐碱地整治、旱碱麦种植推广及产业化情况。”刘玉锁说,“总书记的殷切嘱托鼓舞了我们的干劲。”

  行走在田间,记者看到,仙庄片区的麦田内有了新装备——农田四情监测站,站内设有物联网孢子捕捉仪器、物联网虫情测报灯、田间生境远程监测设备、田间小气候及土壤墒情监测仪,尽显“科技范儿”。

  正在此处查看设备的沧州渤海新区黄骅市农业农村发展局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于荣艳告诉记者,利用这些设备,就能对虫情、土壤墒情、气象等进行识别监测,经大数据分析后,能为小麦的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提供科学指导,让种地有了更多科学依据。当地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关键作用,正加大盐碱地改造提升力度,“唤醒”更多盐碱地。

  “总书记强调,加大盐碱地改造提升力度,加强适宜盐碱地作物品种开发推广,有效拓展适宜作物播种面积,积极发展深加工,做好盐碱地特色农业这篇大文章。”刘玉锁说,去年10月村里投用的黄骅面花非遗工坊运营得很好,不仅延伸了旱碱麦产业链,还带动了村民就业。

  在后仙庄村的黄骅面花非遗工坊,记者看到,3名工作人员正在制作面花,和面、揉面、磕花……不一会儿,鱼、石榴、花朵等造型的面花便呈现在大家眼前。

  记者了解到,其中一名工作人员刘凤华是来自后仙庄村的村民。她笑着告诉记者,家里已将6亩地托管出去,种地不用操心,自己还在家门口就了业,这日子充满希望,越过越红火。

  刘玉锁介绍,目前,后仙庄村将村中近1700亩土地托管出去,搞规模化种植。同时,积极发挥面花非遗工坊的作用,推进旱碱麦深加工,延伸旱碱麦产业链条,带动村民增收。同时,还计划打造自己的旱碱麦产品品牌,在村中建立面粉厂,促进旱碱麦产业化发展,让盐碱地长出“金疙瘩”。(记者 王雅楠 袁铮)

关键词:黄骅市,庄稼,旱碱地责任编辑:张健
网站地图